奥数网 奥数南宁站 > 小升初 > 政策解读 > 正文

南宁市多项措施推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来源:南宁日报 文章作者:黄欢 2011-09-02 11:26:32

近年来,南宁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从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在设施设备、师资培训、招生录取、壮汉双语教材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了南宁市民族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南宁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从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出发,在设施设备、师资培训、招生录取、壮汉双语教材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了南宁市民族教育的发展。

  2010年,南宁市幼儿园在园幼儿17.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幼儿8.14万人,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47.05%;全市小学在校生有52.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9.90万人,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56.79%;全市初中在校学生25.98 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4.50万人,占全市初中学生总数的55.81%;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11.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23万人,占全市普通高中学生总数的53.48%;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9.9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71万人,占全市中职学生总数的27.18%。此外,全市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和中职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2.16%、62.23%、59.37%、52.23%和32.08%。少数民族教师已经成为南宁市教育行业中的一支主力军。

  坚持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实验

  目前,全市已有武鸣县、上林县、横县、宾阳县、马山县、隆安县、青秀区、兴宁区等8个县9区21所小学、6所民族中学开展了壮汉双语实验教学。参加实验班级有学前班40个共1500人、小学150个班共6100人、初中70个班共3500 人。壮汉双语实验小学的学前班以学习壮文为主,使用自治区教育厅统一编制的教材;一至六年级开始壮汉双语同步教学,壮文教材使用由自治区教育厅根据各学校使用的汉文教材而编译成的壮文教材。汉文教材使用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版本。民族中学开设壮文必修课,使用自治区教育厅统一编制的教材;中小学校低年级以班为单位、分散的教学点以教学点为单位,实施双语教学。

  扩大民族学校和民族班规模

  南宁市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小学有6所,教学班达到50个。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中学有13所,教学班达到356个。民族学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学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为:小学95.53%、普通初中73.79%、普通高中78.97%。

  南宁市教育局在武鸣高中、宾阳中学、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市三职校、马山县中学、隆安县中学、上林县民族中学、马山县民族中学等8所学校开设自治区级寄宿制民族班(含高中、初中班),每年招生人数约650人;在武鸣县民族中学、邕宁区民族中学、青秀区长塘民族小学等3所学校开设市级寄宿制民族班(含高中、初中、小学班),每年招生人数约330人,有效解决了部分边远山区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同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为少数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后备人才,为促进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为加快示范性民族中学的建设,2002年6月,南宁市人民政府将南宁沛鸿学校与同为首批立项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南宁民族高中合并,成立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学校现有初、高中共6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4个班、高中42个班),学生3217人;在编教职工253人,其中少数民族达9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6.5% ;学生由壮、汉、瑶、侗、苗、京、满、回、白、水、土、彝、布依、仫佬、毛南、蒙古等16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学生达1372人,占学生总数的 42.64%。沛鸿民族中学作为南宁市区内唯一一所民族中学,在办学中把“民族性”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保障民族地区学生入学

  南宁市作为民族地区,教育投入逐年加大。2009-2010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108.57亿元,其中教育财政拨款82.62亿元,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25.95亿元;全市用于中小学校基本建设资金达3.18亿元,建成各类教学用房27.95万平方米;全市教育设备总投入3.08亿元;2010年全市小学和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6.64方米和9.06平方米,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1平方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2010 年,国家和自治区下拨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专项资金2.24亿元、生活补助专项资金0.96亿元,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60.36万名学生享受国家免除学杂费政策和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有13.90万名贫困寄宿学生获得生活费补助。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还有力的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为了防止民族地区学生因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厌学情绪出现辍学现象,各中小学校每个学期均召开控辍保学工作会议,加大控辍工作力度,努力实现 “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此外,市、县两级认真贯彻“两免一补”政策,把资助民族地区贫困生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资助长效机制,保障经济困难、进城务工人员少数民族家庭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据统计,2010年全 市共资助少数民族学生8.67万人,约占受资助学生总数的73%。

  加大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教育局共举办市级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班30多期,近6000名校长、教师参加了培训,使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积极鼓励民族地区的在职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邀请市、自治区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上示范课,积极组织当地教师参加优质课比赛等措施,不断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素质。目前,我市民族地区教师合格率达到100%。

  中考增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从2006年开始,南宁市将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中考范围。从近年报考的情况看,民族体育类及兴趣特长类项目颇受考生欢迎。南宁市体育中考除跑、跳、力量3大常规项目外,民族体育类和兴趣特长类项目也颇受考生欢迎。在兴趣特长这一类考试中,包括篮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 ;而民族体育类中,则包括了抛绣球、踢毽子、武术等项目。少数民族体育类项目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我市民族教育的特色,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从中自行选择项目进行考试,充分发挥考生的个性与特长。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为改善南宁市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201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贫困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列为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从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对上林、马山和隆安三个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134007名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午餐。伙食标准为每生每餐2.5元,学生每学年享受免费营养午餐的天数按在校200天计算。实施贫困县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免费营养午餐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部负担,全年预计支出6700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