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奥数南宁站 > 小升初 > 新闻资讯 > 正文

十年课改回顾:课改改得怎样了?(2)

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作者:靳晓燕 2011-10-31 10:50:56

[标签:十年课改 回顾]
课堂教学改革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课改,难道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课改,期待的是什么?

  课改,期待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这曾是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一直追寻的一个问题。

  “是尊重。”他解释,这个尊重不是表层意义上的,是真正打动心灵。他能够走出来站在讲台上,把自己对问题的总结、解析、解读,把他的思路、才智演示出来、讲解出来让大家欣赏。

  如果继续十年前的追问,我们关注课改,关注的是门类、课时、内容、教材,关注的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但这不是全部。

  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线教师、校长关注课堂问题、关注教研问题、关注文化问题,通过课程改革影响学校、通过学校向全社会传达文化的追求,我们期待新的课程文化。

  “我愿意用这样的词汇描述,就是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这些文化的诉求可能是新课程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刘坚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教育方式改变可能要五到八年,但是文化改变需要二十年甚至更长。

  “这次改革非常奇怪、非常奇妙,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完全要寻找全新的课堂介入。”在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看来,这一新模式从课堂必然走向学校,从教学走向教育,引发一系列教育变革:课堂,由学习的起点变为学习的中间环节,学生学习起点不是老师开始讲课,是学生自主学习,而且那个起点决定后边整个学习环节,包括最后中考、高考质量。课堂由听讲的场所变为交流、探究、共享的场所。

  对教育而言,很多东西不可丈量,也不可能即刻显现,却能够渗入我们的肌体。比如,对每个人而言,我们都不是旁观者,是平等的参与者。在学校如此,在社会上也是如此。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有其他原因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引用乔布斯之语表示:各种改革实践仍然处在探索之中,远非完美,人们对各种不同模式都有批评和质疑,我们需要通过交流和讨论凝聚共识,提升和超越。需要从课程改革走向素质教育,从教育方法的变革走向真正的变革。

百科词条:十年课改 回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