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奥数南宁站 > 小升初 > 经验交流 > 正文

专家建议:要有选择地给孩子读经典(2)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1-10-12 10:26:57

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不可全盘接受,要批判地继承。对于尚未具备良好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尤其要慎重选择读物。

  “四大名著”的价值取向问题

  《水浒》当初被解禁是作为反面教材批“投降派”用的。这部书自身通篇标榜的都是“忠义”二字。而既然“忠”又为什么造反呢?“忠”的底线是不反皇帝,其路线是“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而“义”的体现又是什么呢?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问是非?“菜园子”张青夫妻开黑店杀人越货,兼卖人肉包子,因讲义气被众好汉认作同流。而李逵则更是杀人上瘾,“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尤其是宋江等人为了壮大队伍,逼良为盗,不惜盗用他人名义滥杀无辜。比如为了逼反秦明杀死青州城外男女无数,殃及秦明妻小。为逼朱仝上山,李逵把由朱仝看护的4岁小衙内的头颅“劈作两半个”。这等行为还有什么“义”可言?还有好勇斗狠,丝毫不讲宽容、仁恕,一讲报仇雪恨就要把仇人“一门良贱”,包括丫鬟、伙计全部杀死,甚至还要吃仇人的肉。书里还充斥着对妇女的歧视,杨雄得知老婆红杏出墙后便动用私刑割舌挖心。以此题材拍成电视剧,配写的歌词“你有我有谁都有呀”,“该出手时就出手哇!”更是把这种蔑视法理的盗匪逻辑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价值取向对民间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对于缺少辨别力的青少年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至少初中以下年龄的读者不宜阅读。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兼有价值取向与严肃性两方面问题。罗贯中写作的立场是支持蜀汉一方,理由是刘备具有刘汉王室的正宗血统,而在东汉彻底灭亡之前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本身就无正统可言,至于严肃性就更不用说了。有人考证,三国故事的核心事件——赤壁大战,实际上是乌林大战。曹操统领大军征讨东吴割据势力,在江边设营,安排部队习练水战,不想军中瘟疫流行(有人推断是血吸虫病),不得不烧船撤退。而东吴统帅周瑜见势走了一步险棋,指挥六七万部队溯江而上,在上游登陆,于乌林拦击三倍于己的官军,从而大获全胜。此时的周瑜已是身经百战、年近四旬的水军都督,而诸葛亮年方20岁出头,初出茅庐,毫无作战经历,面对这等大战应该是插不上什么嘴。诸葛亮智激周瑜所引用的曹操《铜雀台赋》写于此后7年。至于故事里林林总总的精彩情节有多少是真的,实在难于考证。对诸葛亮种种离谱的吹捧,鲁迅先生有一句评语:“诸葛亮过智而近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