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奥数南宁站 > 小升初 > 新闻资讯 > 正文

谁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

来源:光明日报 2011-10-10 14:47:24

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压力重要措施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如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设施缺乏影响教学质量

  张冬是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的体育老师,他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刚刚发展起来的、中等规模的小学,学生一般来自于胡同里的普通居民家庭。由于学校资金有限,所能提供给学生的运动器械也就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跳绳,学生能自由选择的运动方式很少。

  张冬老师特别羡慕附近规模较大的小学:学生不仅仅是打打篮球,跳跳大绳,还可以玩轮滑、踢毽子、抖空竹等,条件更好的甚至有自己的游泳馆,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喜好来选择运动项目。“我们也希望学生运动项目可以多元化,但学校没有条件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运动器械。”面对现实情况,张冬显得无可奈何,学校不可能为个别学生购置,而由学生自己购买又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

  保证体育锻炼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总体来说,城市学校的硬件比较完善,运动设备也比较充足,但农村学校就不行了。单真家在湘北一个贫困农村,附近八九个村的孩子都在镇上唯一的一个初中读书,学校所配置的运动设备就是四五副羽毛球拍、几副乒乓球拍和几个篮球,教工宿舍前的小小水泥地充当操场,离教学楼有15分钟左右路程。每年选拔学生参加区运动会,都是在学校后的一条马路上进行。虽然近几年教学楼翻新了,但就单真所知,操场并没有扩大,运动设备也没有增加。

  “每天锻炼一小时”如何保障?

  中小学生体育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软肋,不断看涨的“健康负翁”让人忧心。据《北京市2010年度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事业发展报告》称,2009至2010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达59.96%,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0.3%。

  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好“每天锻炼一小时”,以抑制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滑的趋势,创造出向上转好的“拐点”?

  山东聊城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文化成绩固然重要,但身体也不能落下。体育工作应该作为常规工作来抓,需将体育锻炼摆在与上课同等重要的位置。”该校校长崔其升说。下半年,杜郎口中学建立了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等,球队的人数不限,并打破年级、班级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我们希望让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体育技能。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运动锻炼才是最重要的。”

  像北京这样的一些城市中小学,体育设施已比较完善,就要在细节上多下工夫,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利用得充分和有效。北京东四十四条小学大队辅导员王晨说,大家不再为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发愁了,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高,把接下来的细节做好,搞出新意来。“毕竟让孩子们热爱运动,并建立起能伴随其一生的运动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熊丙奇认为,要从两方面来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首先,应该确保学校投入,保障学校有足够、安全的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同时,加大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力度,让社区共享。其次,改革学生评价体系。美国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真正的运动能力以及与大学培养目标的结合,所以引导学生普遍重视运动,在中学里都参加某个运动队。如果我们坚持集中录取制度,见成绩、分数不见人,必然使所有教育,转变为加分教育与曲线高考,难以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百科词条:中小学生 课外活动
相关阅读: